关于 Matrix Talk

Matrix 还在测试阶段,但已聚集了一批分享者。你可能经常看他们分享数字生活的心得体验,但应该还不熟悉他们。

为了拉近大家的距离,我们策划了 Matrix Talk 栏目,将不定期邀请 Matrix 内活跃的分享者,聊聊他们的数字生活。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少数派和 Matrix 的立场。


北鸮 在少数派分享了不少游戏和应用体验,除此之外,他在 Matrix 也分享了一些文风颇为「清奇」的文章。机器人和他聊了整理笔记的秘籍,那些文风「清奇」的文章写作初衷,成为少数派作者后数字生活的种种改变......还有一些你也会感兴趣的话题。

除了 Matrix 用户,Matrix Talk 接下来会开始采访少数派的撰稿作者啦。

机器人: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是北鸮,第二个字念 xiāo,猫头鹰的意思。95 年中原人,现在在东北念临床医学,痛恨这个专业,坐等毕业跨专业考研。热爱电子设备、文具、食物和音乐,最近沉迷于《守望先锋》(的同人和本子)

机器人:作为一名医学生,肯定需要记录不少关于专业的笔记,平时是如何整理归纳笔记的?

对我而言,传统的纸笔记录是最合适的。

很多朋友都在尝试把笔记搬到电子设备上,我也尝试过。工作流的设想是好的,在平板上记笔记,下课统一归纳,和课件联动,既方便编辑,又方便期末总结。

然而实际操作的情况却大不一样。第一,屏幕的书写体验极其糟糕,用它写写画画反而严重拖慢速度;第二,在大学电子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在上课之前是拿不到课件的,如果在听课时单独把笔记记在电子设备上,下课面临的问题就变成了还要多花时间把笔记和课本、刚到的课件重新联系一遍,额外增加工作量。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医学专业的记忆量相当巨大,要想把这些东西记下来,至少在考前想记个大概,如果只看屏幕和打印件,是很容易视觉疲劳的,根本背不下去。

所以我上课直接在书上写画,之后根据课件的脉络手写整理一份笔记,期末再按复习资料手写一遍重点,背题的时候再手写多遍加深记忆……现在贵到死的医学课本边缘那么大的留空就是为了给你上课记笔记用的,换算一下挺多钱呢,好好利用一下。

单为电子化而电子化是没有意义的,效率工具要提供效率才有效。

机器人:你在 Matrix 分享的文章观点或叙述风格都非常有趣,为什么会写这种类型的文章?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到我眼睛里有趣的世界。

人生观重构之后,我重新看得到身边的小趣味。虽然听起来有点奇怪……室友都饿得跟狗一样死在床上等外卖还不忘插科打诨,从满微信屏幕的无法显示此消息中解救一顿火锅,朋友因为天气太差变着法儿辱骂世界,在我看来都是有趣的(?)。于是就有了 半死不活三万六千 和 Authentic Weather 这三篇文章。我想把这些生活的小亮点都给你们看。

还有些时候,我会难得地沉下心想,去分析其中的道理。一般这些时候我都反而处在极端情绪之中。写下那些文章时我的本体已经骂起来了。可能是因为喜欢的应用被恶意评分,可能是因为被人恶意骚扰,可能是信息不对等造成的愤怒,突如其来的灵感能让我抓住一个发泄口,把想说的都说出来,这就有了 App Store 评分 和 同志社交

喜欢讲故事,可能因为我还有个文学梦(……?)。我感觉这样能把我看到的想到的都尽可能从文章里传达出来,从动机到结论都可以藏在故事里。基本上我写得顺遂的文章里都有故事的成分。大多数情况下,当我决定要写的时候,它就已经长成一个故事的样子了,我只负责从脑子里把它搬出来。

机器人:除了内容,你每一篇文章的标题也取得格外到位,你都是怎么获取灵感的?

……感觉还是脑回路比较奇特的原因。

其实在主站写的应用推荐我总是不会起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都是经过各位编辑修改的。因为我在写推荐文时,脑子里先成形的是这个应用应该如何介绍,它的使用场景如何,体验如何,题目是在最后需要结合文章去拟定的。

相比之下,在 Matrix 写的这些题材都很自由,往往是题目先从脑子里蹦出来,之后再围绕着题目去写。所以与其说是标题到位,其实更像是文章应题……举个例子,那篇总结过去丧气事儿的《月背引力》其实是先有的题目,然后一节一节从尾到头倒着写完的。

除此之外,我有几个脑回路同样异于常人的朋友,和他们聊天能得到很多优秀的段子,这些也算灵感来源吧。

注:Joffroy 征,甲状腺眼征之一,双目上视无额纹。

机器人:成为少数派的作者一年有余,你的数字生活和之前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其实最主要的变化是开始用付费应用了。之前我都是在寻找免费替代品,现在开始直接购买优秀的付费作品,我觉得这是我在消费观念上的变化。

我也开始学着去了解一些效率应用,日历和提醒事项都是我在加入少数派之后才开始学着管理的。我现在弃用了课程表和纸质的日程本,这些东西电子设备要方便得多。

除此之外,我开始格外关注应用的设计,这也直接导致我现在用 Windows 会有些心塞。

总体而言,我更注重电子设备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花了更少的时间去「折腾」。折腾对生活的帮助大多数时候并不大,有闲工夫我更愿意去好好休息一下。

机器人:有哪些生活内容是你仍旧坚持不被数字化的?

我一直觉得纸笔是永远不能被取代的。这种实体的记录形式有自己独特的美感。钢笔是我难以割舍的物件。比起其他的书写工具,钢笔是硬笔中手感最为变化多端的,同时它比软笔更易入门,也更适应现代生活。不同的笔搭配不同的墨水、不同的纸,书写感都有微妙的差别,这是一种手指的乐趣。纸质笔记本也有类似的乐趣,一个本子可见地完结是一种特别的成就感。我也一直拿纸质本当成记录的第一工具。日记、笔记,偶发的灵感,我都更倾向于在纸质本上完成。我觉得这种带有痕迹的涂涂改改是有仪式感的。

机器人:印象最深/最喜欢的 Matrix 文章是哪篇?

印象最深的是特伦的《WinBoy 优雅生存手册》。因为很有趣,我在重新用 Windows 之前反复读了好多遍,并且有些就照着做了。我桌面现在超干净。

机器人:希望我去采访哪个作者?

特伦。应该是我在文风上最喜欢的作者了,写的文章很轻松,读起来很自然。平时聊起天也觉得是个有趣的人。


阅读更多「Matrix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