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一个朋友吃饭,朋友说,你知道吗,阴阳师的限量手棒卖得好便宜啊!我迅速买了一个。我问,多少钱? 他说600。我惊呼,600买一个娃娃还便宜?!

上周同事听说我在记账,说她也有记账的打算,问有什么app好用。我说了后,补充了一句,这个应该是付费软件。同事马上惊呼,竟然要收费,我不用了。我急忙说,我印象中不贵来的,12块。同事说那还是算了,我app store都没有绑定卡的。

大半个月前在matrix写了一篇文章,昨天被朋友看了,惊呼,你去年到底在app上花了多少钱,我默默回了一句,大概和去年的化妆品差不多(我们不久前才合计过在化妆品上一年到底花了多少钱)。朋友说,你疯了吗?有这么多钱,还不如去听场Eason内场演唱会了。


以上都是连续发生的真实场景,我试图从其中理出几个矛盾的点来。

  1. 明明我心目中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最好的相处场景都是一起蜷缩在客厅里打两个小时游戏,但是我第一反应还是觉得600块买个游戏手棒很贵。
  2. 同事用着iPhone 7 plus, 开着四个圈,但是觉得12块的付费软件很贵。
  3. 朋友觉得女生在app上的开销和化妆品或者Eason演唱会内场的开销差不多是疯了。

所以,到底在app上花多少钱才算是浪费和在游戏装备上花多少钱才算是浪费,都一样是个完完全全主观的问题。

但是我还是计算了一下我觉得去年购买了,但是的确有点浪费(以非常严苛的标准)的app。

  • Habit list  因为在最近一次更新后,我把它卸载了。
  •  Omni Focus 因为在11月份之后,我就没有在用它了。
  •  Saver 2 因为用了半年之后,我发现目标式记账方式不适合我,离目标越来越远的感觉简直要崩溃了。
  • Enlight 因为我修图的频率实在太低了,一个月一次都不到。
  • aTimeLogger 2 精细化的时间记录软件,我真心只坚持了不长的时间。

在这么计算过一次之后,我觉得挺坦然的。因为这样的“浪费程度”完全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是,目前我在使用的一些软件,在很多人的观感里应该也是浪费的或者花冤枉钱的,但是我却不认为是浪费及其原因。当然以下原因是建立在一个基本的基础之上的,就是它的确能覆盖移动生活的某一个部分的需求,只是可能不是强需求。

  • 所有和mac配合的软件,或者mac独有的软件,哪怕不是高频使用。这些软件包括Moom,Duet, Bartender 2....比如Duet,我的工作不是经常都需要分屏,但是在没有申请双显的工作场景下,要用到分屏的时候,真的会感谢有Duet这么伟大的软件存在。
  • 为颜值付费的软件。其实Bear 不是没有替代软件,但我就是喜欢它的暗色主题。Gyroscope的昂贵订阅价格也不是必需,自带health就能跟踪绝大多数内容了。我为这些软件付费也不是纯粹用来看着玩的,每一个好的设计都会为我自己在产品设计上、甚至纯粹的Keynote的排版配色上带来很多新的输入。
  • 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折腾才能弄明白个基础的效率软件。提高效率是一部分,改变思路是更重要的部分。比如workflow,比如 launch center pro,比如surge。这个不需要太多理由,如果没有接触Workflow我大概暂时是不会想要去自学javascript,不会想要弄清楚基础网络的一些概念的。而这两方面的输入和收获,对我和技术同学的沟通有极大的帮助,毕竟一个文科出身的产品在这些方面是天然劣势。

所以,花多少钱在App上合适,至少在我看来,如果是产品策划、产品运营相关岗位的同学,收入的10%及闲暇时间的20%花在尝试各种不一样的新产品上是不浪费的。(我见过收入的50%花在游戏上的游戏策划orz....)

但不在相关岗位,也不关注应用的人觉得12块钱的记账软件贵,我也觉得挺正常,互联网是免费的还是绝大多数人头脑里的概念。

最后写着写着,我都觉得600块买一个阴阳师手棒真的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