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 Philip Schiller 在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以「勇气」描述新款 MacBook Pro 取消所有被市场沿用了十数年的接口这一举措,而取消接口这件事直至今日也被各行各界人士争论不休,批评者们普遍认为苹果公司过于自大,不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放在眼里,更有甚者认为这不过是苹果公司想要通过各种转接器配件大赚一笔而已。

而另一边力挺这一举措的消费者则认为多年前那个被人熟悉的苹果又回来了,再一次大刀阔斧的推动市场前进。虽然我大概花了 24 小时才接受这个事实,但我还是坚定的站队于后者阵营,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可争论或者辩护的,就像 The Verge 的著名记者莫博士所言,「这就是苹果给你选择,要么买,要么不用。」

而苦等半月,我也终于收到了自己的国行新款 MacBook Pro 15 吋版本,因为目前版本用了 AMD 的显卡,作为一个似懂非懂的伪专业人士,我在高配的基础上升级了显卡到 460 版本。在使用了两天后,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感受。

更轻更薄,令人窒息的配色

其实我不太懂为什么苹果公司每一次发布新品之后,市面上总是不乏一些「苹果已经失去了创新基因,不思进取,一套外观常年不变」之类的言论,是不是要今年圆形,明年三角形,后年贱兮兮告诉大家你看,我们现在是菱形了才能让大家觉得这是一家「创新」的公司。

IMG_1088.JPG

作为笔记本电脑,我认为目前的 MacBook 各系已经是我能想象到的最舒服的形态(此处的「目前」可以往前推到每一年),而新款 MacBook Pro 的「更轻更薄」从官方数据上来看真的不敏感,多少毫米多少克都不如你真正拿在手上所带来的那种震撼。所以相比「电子产品」,我更愿意用「艺术品」来形容 MacBook Pro 的外观,更何况它「专业级」的角色设定。

IMG_1064.JPG

至于配色,暗黑癖的我终于让自己的全系苹果设备统一了配色,不同于略显沉闷和死板的黑色,深空灰很巧妙的在「看起来很严肃」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其实也很优雅」的基因。

总之,新外观和新配色不管是照片还是文字都无法让你感知到它的进步,唯有亲手把玩你才能为之惊叹。

更好用的键盘,更大的触控板

新款 MacBook Pro 除了外观,还大改了键盘设计,沿用了 MacBook 的蝶式键盘,但是和同事的 MacBook 对比后在键程上又略有提升。从 MacBook 开始,蝶式键盘就一直备受争议,然而我并不关心都在争些什么。

不少先我拿到新款 MacBook Pro 的用户说键盘适应大概需要三天,然后你就会觉得它其实非常棒。我大概适应了三分钟吧,然后我就觉得这并不是「更换」,而是「升级」。更省力,更清脆的新键盘至少我认为是一种跨越性的提升,但是众口难调,或许喜欢机械式按键的消费者觉得新键盘冲击了自己的立场,可是还有另一群不亚于自方阵营的用户觉得它很棒,所以争论的重点就是,苹果永远都是错的。

IMG_1092.JPG

至于触控板,我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观感受,虽然增大了一倍可以让触控操作更灵活和方便,但是也增加了不少误触几率。但我更倾向于不少用户说的那样,增大的触控板只是一种过渡和测试,MacBook 应该还是不会用上触屏,但是触控板可能就是下一个「用武之地」,没准什么时候 Apple Store 里就开售了 Mac Pencil 呢。

IMG_1089.JPG

还在成长的 Touch Bar,不能更棒的 Touch ID

此次新款 MacBook Pro 的「again」更多的应该是折射在这条窄窄的 Touch Bar 上,它好不好,可能还需要挺长一段时间的使用者适应和应用程序适配才能更客观的给出评价。但对我来说,接受它要好过接受触屏笔记本电脑。

在发布会上,苹果公司演示了 Touch Bar 和诸如 GarageBand、Photoshop 等软件协同合作的场景,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过于遥远和理想化,但是将视角往回收一点,在使用 macOS 上的计算器时,你有没有觉得按完数字再加减乘除的时候很麻烦,OK,你现在有 Touch Bar 了。

IMG_1084.JPG

所以在对 Touch Bar 究竟有没有实际作用时,我们不妨退一步想想,即使它只是一个使用场景比较少(目前)的功能,但在特定场景下当你用到它的时候,你会觉得,很舒服。这世上的所有工具出现的意义,不正是让我们活得更舒服么?当然除了床,你不能指望所有东西都能 7x24 的满足你。

IMG_1060.JPG

至于 Touch ID, 你只有和我一样用来解锁 1 Password 之后,才能为之欢呼雀跃。

被砍掉的接口和中了降头的苹果工程师

梁欢说,「观点对立的双方,一方是着眼于当下、更愿意接受平缓过度的用户,一方是着眼于未来几年、也愿意拥抱极致改变的用户。前者无论说多少 Type-A 的剩余价值,后者也认为 Type-C 比 Type-A 好;后者无论说多少 Type-C 的好处,前者也认为不能全换。没有对错只有立场的辩论历来不会有结果。」

我是一个「拥抱未来」的人,多合一高速数据传输、对称设计和充电支持,我找不到不全线升级成 Thunderbolt 3 接口的理由。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变革都依托着长久的痛苦的适应,舒缓的过渡留下的只是更长久的犹豫不决和厚此薄彼。庆幸的是即使这么多年过去,苹果依旧还是那个苹果,不惜站在市场的对立面,也要将更好的东西全面推行。

IMG_1090.JPG

两个问题,当我们抱怨「专业人士要携带一大堆转换器出门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专业人士,以及整天在外浪荡的人是不是专业人士,再而需要插线传输的场景究竟有多少;至于这比不菲的花销,我不认为可以通过花钱解决问题这件事本身是一个问题。

某些时候,我甚至因为此刻感到激动,在我享受电子科技带来的便利的时候,我并没有经历当年丢掉软盘、丢掉光驱,丢掉前一代接口的漫长且痛苦的适应过程,而此刻自己似乎正站在革命的中心。毕竟享受幸福的未来,和经历演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然而我能接受一堆转换器,却无法接受没有转换器。Thunderbolt 3 转 Thunderbolt 2 转接器不支持 DisplayPort 输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能原谅。

最后的最后

郭老师说让我写一篇新电脑的体验分享给大家,我也怀揣着这种美好的希冀打开 Ulysses,可是真的要开始在 # 后面敲字了,我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什么才是最好的体验报告?这两天各大科技媒体蜂拥推出和新 MacBook Pro 有关的评测,感受,拆箱,直播,体验,和历代产品的对比,色域和亮度的提升,SSD 的速度,可以开多少个大型软件,你几乎能找到所有你想要的信息。

可是是不是你需要的信息呢?

参数是一个看似很直观其实却极其抽象的概念,假借参数的名义强推自己的主观感受更是万恶之源。就像历代 iPhone 从不强调自己有多少 G 的运存,MacBook Pro 也不直接和你说自己是哪一款处理器一样,与其去纠结每一个数值的大小,不妨想想这究竟是不是你需要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在评价或是考虑购买一样东西时,光从别人的字面上你得到的信息极其有限,它能让你「了解」,却千万不能指望它帮助你下决定。「主观感受」和性癖好一样丰富多变,你不亲自触摸和尝试,结果或许更多的只能是后悔。也正所以在如今各种评测当道,甚至大媒体的评测直接定性一款产品的优劣时候,导致千万人最终买了并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一次又一次的不适合,终于你也就成为了自己曾讨厌的喷子。

你要装 Windows 下 QQ 和别人裸聊无论哪一款 MacBook 真的都不适合你,即使它可以给你的 iPhone 充电五分钟通话俩星期它对你来说都是废铁;但倘若你能通过 macOS 将生活、工作和学习三位一体成为「享受」的话,就算没有任何接口,MacBook 依旧是你的最好选择。

真正的专业人士几乎都不会纠结使用一件工具的成本,他们只会在乎这个工具能不能让自己收获数倍于成本的回报。而你想要站在上帝视角抨击苹果公司有多么惨无人道时,不妨先想想你有没有资格去承受它的「惨无人道」。

喏,它还是那个苹果。站在消费者的对面,作为商业公司,它依旧没有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市场占有率再低也不会低价贱卖;站在同行的对面,作为竞争对手,它仍旧有勇气去推进更好的技术和体验,即使千夫所指。

反正对于我来说,这是一台值得升级的 MacBook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