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的 F8 开发者大会之后,Bot 彻底火了。这个热度想必是积累了一定时间的,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主流的聊天消息 App:Facebook Messager、Skype、Telegram、Slack、Kik 等都推出了自己的 Bot 服务。

1-Vp5n9uCatXiWlQJZO1xYTQ.jpeg

如果你还不知道 Bot 是什么,想一想微信服务号,或者再早一些时候,你通过短信和 10086 查询话费、开通服务,甚至如果你上网足够早,听说过 IRC 的话,这里所说的 Bot 其实就是一个聊天机器人,你可以通过消息的形式和它互动,从而完成一系列事情:看新闻、订餐、查天气、购物……不同的是,现在的 Bot 更加聪明,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上下文,这不仅仅得益于平台本身的技术进步,更源于其开放性,平台将 Bot 作为一种基础能力,开放给所有第三方开发者,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定制一个可以完全特定目标的 Bot。

The Economist 甚至专门为此撰文「Bots, the next frontier」,探讨了 Bot 的现状和无限前景,国外许多科技媒体更是喊出了 Bot 是接替 Web 和 App 之后的下一个标准。这种热度甚至又传到了国内,这几天来探讨 Bot 的国内科技媒体数不胜数。

所以 Bot 真的会取代 App 吗?实际上这个问题的讨论,国内早就进行过了:有了微信公众号之后,你还需要开发一款自己的 App 吗?建议国内科技媒体应该增强自信,不要老是国外热门什么,就跟风讨论,是时候拿出多年英翻中的经验,以一位长者的姿态,把国内之前讨论微信公众号和 App 关系的文章,好好翻译给老外看看,对他们来说,这才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料。

一句话来说:Bot 不会取代 App,但 Bot 会成为许多创业公司的试错原型,会成为获取用户的第一入口,会成为一个跨平台的轻量微型 App。如果把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作为象限来看,只有那些处在低频低时长象限的服务和产品,才不需要自己的 App,甚至在有 Bot 之前,这样的需求也不会存活下来一款 App。Bot 的出现,的确是给了这类低频低时长的需求一个存活的空间。

Bot 这种中间形态,其核心价值是成本最小化:时间成本、开发成本、获取用户的成本。

真正让人感兴趣的是,无论是国内的微信公众号热,还是国外的 Bot 热,这种交互范式为什么会成为一种历史决定性的必然?

在移动时代,聊天消息类 App 成为了高频高时长的典型代表,如果说 PC 时代的流量分发入口是搜索,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显然是消息。现在的聊天会话列表就是曾经的搜索结果列表,联想到 16 号那天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教大家在文章中吸引读者关注的正确姿势」中提到的,用户不喜欢学习新的范式,想得到用户的注意,一,确保你的服务或产品形态是单一的(如搜索列表、消息列表),二,把你想让用户注意到的东西,以同样的形态穿插进去(广告、Bot)。

顺便插一句,「教大家在文章中吸引读者关注的正确姿势」是一个失败的标题,导致很多人没有看,但里面提到的案例和思想还是很有意思的,感兴趣的可以从公众号的历史消息记录中翻出来再看看。

此外,把消息作为一种容器,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它是以时间线存在的。在我们希望完成某件事情时,传统的 App 是以界面跳转的形式来延续流程,比如说购物,你需要搜索、浏览、查看、下单、支付,最后可能还要回到我的订单去查看实际的商品,整个体验相当烦琐,甚至有时候是割裂的。以会话展开的 Bot 显然就没有这样的烦恼,整个流程直接体现在了消息的时间线当中,你只需要上下滚动就可以了解整个上下文。在做一些短效、一次性、非累积的操作时,显然更加直观。当然弊端和局限也是很明显的,就不细说了。

那些讲微信公开课教程的,做微信服务号第三方开发的,抓紧时机走出国门啊。

今天就说到这,本文由【子不语】原创,题图为 The Economist 的报导「Bots, the next frontier」的配图。想看我的更多文章,去搜一搜微信公众号:Zi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