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时代令人欣喜地发生着变化。同性恋群体去污名化的运动已然开展地有声有色。尽管出于各种原因,中国大陆在同性婚姻与同性权益保护方面尚无明确法规,我们还是能够感到社会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至少,在高知识水平群体上,同性平权的声量级正在逐渐增大,这种开放多元思想也在不断地向下渗透。社会的进步需要时间,而越来越多的同志正在从阴影中走出来,面对他们本就该面对的阳光。

开放程度的增加是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的。同志社交这个几乎从未被开发的巨大市场被发掘出来。这块垂直市场的巨大蛋糕令众多创业者垂涎不止。粉红经济也一度成为投资人追逐的风向标。同志社交应用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刚刚过去几年时间,曾被认为有极好发展前景的社交应用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也都纷纷进入了平台期。几年前的这片蓝海,突然变成了一片触到顶点的红海。

出于对这种变化的好奇,我下载了一些国内外相对知名的同志社交应用,尝试进行一些分析,从中寻找这种变化的缘由。

FullSizeRender.jpg

毋庸置疑,市场正在缩小

其实同志到处都有。不信的话,你看看微信附近的人,打开陌陌,刷刷微博,或者,扭头看看你的同学同事。

你知道的,同性恋作为一个生物遗传性状,广泛地存在于生物界中。这一性状与其他性状相同,它的稳定遗传证明它有一个稳定的基因频率。而部分研究表明,在人类群体中,同性恋的比例大约为 3%~5%,换算之后大约是 3 亿多人。但无论这个比例是多是少,它都能说明一件事:这个市场不是无限大的,它最终注定因为同性恋人群的数量顶点限制而呈现饱和状态。

举一个例子,国内知名同志应用,也是国内最早的拓荒者 Blued 发表的用户数据显示,它的用户总量已经达到了 2200 万,其中包括约 500 万的国际用户。它在国内的市占率已经高达 84%。而据估算,中国的同性恋数量大约稳定在 7000 万人,除去尚未接触到手机的青少年、难以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以及不了解或不使用同志社交软件的人群,实际能够争取的用户数乐观估计也就是 3000 万。尽管市场普遍认为同性恋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消费水平都会远高于平均水平,这种调查却很难完全排除「幸存者偏差」带来的谬误。于是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剩余市场的缩小在所难免。在资源抢夺的过程中,相对弱小的应用自然迎来了生命周期的终结。

同质化严重

这似乎不是同志社交的专属疾患,但在同志社交领域尤为严重。

如同常见的匿名社交应用,同志社交应用大多(或是全部,毕竟是社交需求)采用了 LBS 社交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它可以像陌陌一样,达到病毒式的宣传效果。「身边的人都在用,我也用用看」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推广模式,LBS 模式自带的加成让这些应用的前期发展非常顺遂,也很容易形成区块化。

缺点当然也显而易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它们都长得一样。

Untitled.png

从左到右,它们依次是国内的 Blued、ZANK 和国外的 Hornet,基本都是一样的布置。

要说区别,它们自然是有区别的,ZANK 是我早期非常关注的一个应用,它提出了「圈子」这个概念,将大的群体按照兴趣爱好划分成了小圈子,可以增加用户黏度。然而这对用户数的拓展并没有很大帮助。

想跳出这个圈子自然也是可以的,然而并没有很多人成功地做到这一点。Aloha 和翻牌子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同志社交应用,它们并没有将 LBS 放在明显的位置,而是选择「看脸」作为第一交友要素。双方都看脸,顺眼右滑,匹配的才能交流——是不是非常耳熟?没错,它们都模仿了著名的社交应用 Tinder,只不过 Swipe right to like 变成了 Swipe right to Aloha。

应用质量低下

我不是说有一些做的不好,我是说在座的都是垃圾。

与上文的应用同质化类似,同志社交应用也大多陷入了一个怪圈——在我测试的应用中,除了 Aloha 和 Hornet 算是设计妥当运行稳定之外,其他的应用都多多少少有一些问题。服务器不稳定,页面粗糙,设计难以理解,上手困难,这些放在其他应用身上都可以成为致命伤,但在这些同志社交应用的身上,我并没有看到一点悔改的迹象。

举一个有些可悲的例子,最早进入国内同志圈视野的同志社交应用 Jack'd 现在已经不再是国内同志的首选,甚至已经不再是国际范围的首选——它的市占率已经被 Grindr 和 Scruff 远远地甩在身后,除了偶尔还会抛出一些创意十足的广告让人重新认识这款应用。

在我进行测试的所有应用中,Jack'd 是唯一一个适配了 3D Touch 的应用。然而即使我的网络再好,梯子再硬,我也刷不出任何东西,不管是附近模式,还是全球模式。

Untitled 2.png

如果说没有适配 3D Touch 情有可原,那还有一部分应用连 iPhone 6 的分辨率都没有适配,就是我无法理解的事了。这部分社交应用的粗犷风格已经不是简单的「我们只是为了做好功能」能解释的了,根本就是仗着用户黏度耍流氓。

相比之下,国产应用的完成度要明显高于国外应用,这点令我十分欣慰,可能与国内应用市场竞争乱象有关,在这种用户有限的情况下,应用质量就成了选择标准,国内厂商得以「被迫」发力。

红海假象

但说了这么多,为什么我仍然认为同志社交应用市场上的这片红海是一个假象呢?

我想先说说女同社交市场。由于我个人与 Les 并没有过多的交集,以及 Les 社区相对明显的男性排斥,我只是简单地对时下相对流行的 LESDO 和 LesPark 进行了简单的观察。由于睾丸酮及某些社会原因,女同的性需求相比男同更低。因此,女同社区相比之下,心灵交流所占的比重更高。女同社交软件也有更大的空间去发展拓展业务。

而男同社交,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性」。

睾丸酮含量决定性欲高低,性是人类本能,不是说躲就能躲开的。无论是陌陌、探探,还是 Blued、ZANK,甚至微信附近的人,它们都有一个难以躲避的话题,「约炮」。性的压抑造成性的滥行,这其实是浅显易懂的道理。传统的 LBS 社交都在极力避免它们的应用变成约炮的温床,而 LBS 反而决定了它们成为约炮利器。这也阻止它们在横向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毕竟如果一个社交应用真的沦为约炮工具,它对用户的价值就从「社交」变成了「工具」,带人即走,这是每一个开发商都不想看到的。Blued 和 ZANK 是较早发现这一问题的,它们开始在应用中对性安全进行重点宣传教育。Blued 更是借助自己的淡蓝网平台,构建淡蓝公益体系,推动健康事业。直面性的潜在问题,同时还能收获一个好名声。

相比之下,把「看对眼」当作第一要务的 Aloha 反而成为了高质量用户聚集的平台。它甚至添加了 Instagram 同步功能,变成了高质量的同志照片社交社区,直接走上了一条坦荡的道路。也直接告诉我们,这个巨大的小众市场里其实还有无数的空间未被占据。

有一些应用开始挖掘其他利基市场,比方说面向成熟男性的 Daddyhunt。此外男同群体会按照体型不同划分成各种动物,有专门针对熊族的 GROWLr,还有将直接将族群分类当作特点的 9monsters。它们都获得了相应族群的热烈反响,并迅速流行。而有趣的是,这两个应用就是我在前文抨击过的「风格粗犷难用到垃圾」和「没适配 iPhone 6」。而翻牌子则将男同女同放在一起,一个应用吸引两类人群,并提供了互相认识了解的途径。

别忘了这是一个「消费能力高」的群体,App Store 的社交付费榜单中,Grindr Xtra 排名高高在上。还有些应用正在尝试依靠自己的应用群构建一个生态体系。就像陌陌已经开始出自己的游戏,前文中提到的 ZANK 已经有了自己的团购业务,Blued 也推出了自己的直播,引来了自己的现金流,找到了一条比会员制更好的生财之路。曾获得数百万投资的 G 友也是早早地主打游戏社交功能,然而用户数量限制,一直不温不火,逐渐也没了声音。

其实无论面对怎样的人群,社交应用本来就有用户扎堆的情况,只是同志群体更为明显。作为性少数人群,他们对社交应用的需求更强烈。因为普通的社交途径很难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基于社会现状,很多人不敢展现自己,使得日常生活中的相识、相恋更为困难。其次,我身边的一些朋友表示,他们并不指望通过这种应用找到伴侣,而是因为知道有这么多人与自己一样,能够得到心理慰藉,能够认识一些倾诉的对象。正是这些心理导致的用户扎堆现象导致了「红海」的假象。而当一个应用找准了定位,就会发现这片海还蓝得很,Aloha 能在当时已竞争红热化的 Blued 和 ZANK 之间抢到不小的份额就是例子。

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好应用能够脱颖而出,也希望开发者能够换换思路。同志社交绝对不止 LBS 这一条路可走,还有成千上万个利基市场尚未打开。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每一个同志都能自信大方地活着,而不是拘泥于这些社交应用,活在一个滴滴作响的盒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