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第一篇,说点自己的故事吧。

虽说在别人眼里我可能是个忠实的「果粉」,但实际上我过去是一个忠实的 Android / Google 粉丝。2009 年,我入手刚出没多久的 HTC G3 开始玩智能手机,那时无非就是三天两头刷机,也玩得不亦乐乎。后来 iPhone 4 在中国大热,我原本可以换一部,但因为「我才不用街机」的傲娇心理而选了三星的「盖世兔」。

我真正开始用上 iOS 设备,是在 2011 年大四实习时,受一位果粉同事的熏陶,入手了一台 iPod touch 4。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我拿到那台 iPod touch,随便装了几个 App,没开灯躺床上把玩,首先就被 Retina 的屏幕给震住了(要知道盖世兔那显示屏颜色有多艳俗、效果有多毛糙),接着是被细腻的拟物风设计给惊呆了,随即我发出一声感叹:「我 TM 有病!浪费两年时间玩 Android!」也就是那时,让我转变成了苹果用户。

当然,我并不是说 Android 有多糟(虽然确实很糟),只是因为我就是喜欢软件、喜欢 App,而 Android 上万年就那几个 App 的局面完全没法满足我。相比起每天折腾手机系统,花无数时间只为填上一个 Google 大爷留下的坑,我显然更愿意在一个系统稳定的手机上,尽可能多地体验无数形态各异的软件,欣赏学习它们的设计,使用它们改变自己的生活。

2012 年毕业后的一年时间,我都在打酱油、思考人生(笑),那时我对 App 满满的热爱全倾注在「网易应用中心」上,我是那儿的活跃用户,甚至还有一个署名是我的「图片加字 App」的专题,当时结识了网易应用的两位运营,一度怂恿我去那边实习,因为我不想去帝都吸毒气而作罢。

那时我为了寻找好 App 想尽办法,最有意思的是,那会儿有一个叫 Overlapps 的 App,里面推荐了许多不错的 App,我像发现宝藏一样把里面排名一百的 App 挨个下载(购买)尝试。因为我英语很烂,经常为了搞清一个 App 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我开着曲奇词典一个个查单词(现在叫 Biscuit,有选词复制立即推送释义的功能),以致于那段时间词汇量猛增,读相关的评测文章都轻松了,真是难忘的日子。

也是在那时,我知道了 macstories.net ,知道了国外一众博客,但当时并没有思考「为什么国内没有类似的网站」这样的问题,我是相信「国外的月亮就是圆」的那类人。

宅在家的一年里,我还因为各种独立 App、开发者,以及微博上 tinyfool、iBuick 的熏陶,自学了两三个月的 iOS 开发。不过,最后也只是 Objective-C 入了个门,因为能力和自制力的问题,越来越缓慢的学习进度,让我意识到我并不是做全能型的独立开发者的料,我需要加入一个团队,需要团队合作才可能做好事情,我也更喜欢与人一起做事的感觉。

于是,宅了一年的我决定开始找工作。最初我想在深圳找一个做 App 的公司,能做个产品助理什么的,希望找个产品方向的职位。零星投了两三份简历,没啥回应。有一天刷微博时,无意看到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招聘长微博,像素游戏风格让我印象深刻,最末尾的一个职位「应用编辑」马上吸引了我。事实上,这条长微博信息并不全面,除了招聘职位和联系邮箱,我甚至不知道这是一家什么公司,更不知道是一个网站,还是一个 App,还是其他什么东西,不过我看到了「可以写你想写的 App」的职位描述,于是我有针对性地修改了简历,很快投了出去。

于是,很顺利的,我来到了少数派,只是不是以「应用编辑」的而是「运营」的身份加入,我甚至到了入职的时候,才知道我将要工作的这个网站是叫「少数派」。